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人大毕业老师转发富力客场爆冷取胜,连胜步入冲击冠军行列的一条推送——人大选聘教师名单。点开一看不由大吃一惊。
就像财经专栏作者陈宗鹤先生在微博上表述富力客场爆冷取胜,连胜步入冲击冠军行列的“震惊”一样:清华,北大,人大,密歇根毕业的博士,不去搞科研、也不去企业研发,居然去当中学老师!
后来和朋友讨论许久后,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:为什么高级知识分子、“高智商人才”就不能从事教育呢富力客场爆冷取胜,连胜步入冲击冠军行列?
我们先抛开人大附中这个光环不谈,就当前的中国城市重点中学来说,现在对老师招聘的标准也多是重点大学硕士以上学历。原因很简单,学生素质的提高,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提高,家长对教育水平的要求提高,中国未来对教育的要求提高——而且,因为扩招之后,大学生、硕士生并非再是天之骄子奇货可居,最新数据显示,2016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,那么教师,这个承担着培养未来“重任”的岗位,招点儿高精尖人才,到底招谁惹谁了?
陈先生在微博中提到:“我并非看不起中学老师,只是那么高智商,好不容易读到清华博士的人去中学教课其实就为要一个北京户口。真不晓得是教育体制的悲哀,还是大小城市差距下那本户口薄里透出的讽刺?”
这句话刺伤了不少人。
很多网友评论说:户口可能是一部分考虑,但是这么一棒子打死,算不算一种职业歧视?
正如2015年有一个新闻说“广州状元爆冷学医”——医学,多么高尚的学科——医生多么神圣的职业,现在也沦落至此。我也不得不说,当金钱至上的年代,也难怪有人会有这样的揣测:高端人才当教师,就是为了户口和体制。
针对1952—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。报告显示,在高考状元志愿选择中,就读经济学、工商管理学等“赚钱”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。
这个报告很直接的反映了现实的舆论和世俗的选择:寒窗苦读是为了鲤跃龙门,状元及第是为了光耀门楣,高官厚禄才能衣锦还乡。如果富力客场爆冷取胜,连胜步入冲击冠军行列你读书多年最后成了教书先生,估计隔壁家阿姨也会噗呲一笑说:哦,当老师啊……也很好啊,稳当,还能有寒暑假呢。
记得我当初自主招生报考北师大时,不少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对我说,你怎么会去当老师?我当时解释了很久北师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,并不再只是师范大学。况且北师大收分并不低啊。高中时一个办公室里有厦大的研究生,中科大的博士,北师大的研究生,川师大的本科生,但也从未从高学历的老师口中听出半点不满。相反的是,他NG体育们很热爱自己的职业,认真负责。
我越来越看不懂中国的教育:家长崇拜名师,但是他们拒绝孩子当老师富力客场爆冷取胜,连胜步入冲击冠军行列;家长无比看中教育,但是他们自身轻视教育者……
有个成语叫“尊师重道”,不知道还有几个人真的知道中间的意思。
更多人,会习惯性的把老师称为教书的。那么,密歇根大学的硕士、博士来当个教书的,确实感觉大材小用了,但是孔子作为中国最伟大思想家的同时还是最伟大的教育家,难道现在要求教育家都不从事教育直接成家?还是教育再也不需要“大家”?
师者,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。
那什么样的人可以为人师?
再回到这个“拟选定教师公示”,除了一位专业为经济学,其他的也多是英语、中国语言文学、化学、政治、数学……回到中国数一数二的中学当老师,难道真的就大材小用了吗?按照我的理解,这应该是专业对口,而且我会担心的是他们也许还需要加强教师上岗前培训——毕竟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技能可能还有所欠缺。
很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名校大学生、真正的人才能够回归到那些利民生利未来的岗位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